来源:顶端新闻
2023-06-03 03:12:02
当今社会,合作一定是一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身为家长,我们也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发展成一座孤岛,希望他们能尽早地掌握与人合作的能力。
(资料图片)
【案例】10岁,男孩,生活里以吵闹和抱怨居多。早上起来和午休时,不愿意给弟弟一个安静的环境,只想着去吵醒弟弟。平日里打篮球,在球场上发现没有自己的篮球架,只会一个人玩,回家后抱怨没有场地。在学校球队也是很少协作,输了比赛后被教练要求多锻炼俯卧撑,他也是拖拖拉拉一个人最后做,回家后还嚷嚷着要退队。妈妈劝了几次要懂得合作,孩子都充耳不闻。
孩子的合作性是很重要的,这位妈妈让孩子考虑别人感受的观点也是没有错的,但孩子表现得怨气很大、难以合作,其实问题可能恰恰出现在家庭教育上,我们给他的需求感还不够多。
会合作的表现有哪些?
谈到合作,一部分家长可能直观地就觉得,能一起做事应该就可以算是“合作”了。
其实不然,如果要说一个人真的很有合作性,我们往往会看他身上有没有这两个特点。
一方面,这个人应该很懂眼色,能够靠自己觉察到别人可能需要搭把手。另一方面则是这个人应该要去倾听别人的需求,去配合别人一起实现一个好的目标。
如果孩子总是在这两点上表现得很差,家长就需要引起注意,检查下自己的家庭教育里,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被需求感。
配合从家长对孩子的需要开始
想让孩子学会配合,其实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最主要的就是学会在家庭日常的生活里,向孩子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需要。注意,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拿来表达这种需求。
孩子很小的时候,力气可能虽然不大,但能帮买菜的妈妈拿一个番茄,或者拿一个小南瓜,我们就可以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也拿一点小玩意儿,让他们感觉到,我也是被需要的。
过年包饺子时,孩子们能做的事一样很多,可以帮忙给饺子皮抹水,手掌够大时还可以帮忙擀面皮。孩子们都会很乐意成为家长们的“小帮手”,欣然接受他们在家里这样一个个小小的帮助者的角色。
当然家长们在有时居家工作时,也可以主动和孩子去交代,“妈妈可能待会儿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不然写不出东西来了”,然后就让自己的孩子做家里环境的小小监督员,他们也一定能尽己所能让家里保持一段时间的安静。
当孩子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的时候,他们会逐步积累这种被需要的能力。当他们置身于一个团队中时,这种被需要的感受,其实就会演变成合作的基础。
所以,不妨赶紧行动起来,布置一些小小的任务,让孩子在被需求感上有更多的满足吧!
任何关系都是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
了解孩子们对于被需求感的感受后,我们也不妨再好好反思下,自己是不是在家庭里承担里太多付出的任务,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一样希望做事付出的想法。
许多家长甚至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不太亲,反倒和其他亲戚朋友走得近。这时候往往就存在,我们对孩子单方向的付出,导致关系产生了疏离。
任何关系都是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亲子关系也包含其中。
有时他们因为一点小错误,我们就固执地认为他们只能成为“麻烦制造者”,事实上他们能做到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给他们派发小任务以外,家长们要记得有意识地去补充一句“有你在就不一样”“幸亏有你”这样的句子。孩子们会因此倍感自己有价值,在家里的角色也会显得更加自信,未来也会愿意担当更多的责任。
希望关于孩子被一些小知识,能够让你更好地去理解孩子们如何能够拥有合作性。也相信在家长们不懈的努力下,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懂得需要,也懂得被需要的,能适应社会与团队的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