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2023-07-27 17:22:42
记者 金亦炜 刘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找到了!安徽籍烈士刘元和寻亲信息基本确定了!”7月18日,本报记者收到消息,安徽籍烈士刘元和家乡的信息精确到“村级”——安徽省郎溪县建平镇南丰村。
“70年·70人”志愿军英烈专题寻亲活动自4月18日启动以来,除网络寻亲、远程寻亲外,先后已派出7支小分队赴9个省市为英烈寻亲。他们大多英年早逝,婚育者仅为少数,因此后代亲属的寻找非常艰难。经过繁杂的线索甄别、现场走访,部分英烈亲属得到确认,还有一些英烈目前暂查无亲属,但家乡信息被精确锁定,乡亲故里得以确认,也被英烈户籍地、牺牲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认定为寻亲成功。
为英烈寻亲和确认家乡的过程,是英烈户籍地和牺牲地的“双向奔赴”。各地退役军人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才有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发现,线索一条条积累起来,让英烈信息更完备,从而铺平寻亲路。
寻找“田保何”:他的事迹影响了同村很多人
6月20日,记者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周庄村走访确认,长眠于泰州的烈士“田保何”真实姓名为“田保和”,生于1931年,1953年牺牲于朝鲜,生前为二十四军七零师二零九团一营机炮连战士。
在田保和的家乡,记者见到与他同村的本家田宝堂。“我记得田保和是个忠厚豪爽的人,长着一张长脸,个头接近1.8米。”他说,“保和大哥当年去抗美援朝时,我才7岁,村里和他一起去前线的还有两个人,一个叫周正祥,一个叫徐传生,可惜都不在了……”
“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保和大哥是我的榜样,我当年参军,很大程度就是受这位本家大哥的影响。”在当地,田保和的事迹影响了很多人,田宝堂就是其中之一。
田宝堂告诉记者,“那时候人结婚早,参军前,保和大哥的儿子都四五岁了,听到抗美援朝征兵的消息,他二话不说就要去。”孩子太小,田保和的妻子起初坚决不让他去,最终田保和用一句话说服了妻子:“当兵是为国家!”
1953年,田保和的军装被邮寄回了家乡,这意味着,他牺牲了。田宝堂回忆道,这一包军装中,有一件白色衬衣、一套黄色军装、一双军鞋。这包军装,后来被埋在位于村东头的田保和衣冠冢中。后来,衣冠冢又被移至村东南角。如今,烈士田保和的亲人已不住在村里,他的儿子田慎广早年因病去世,田慎广的儿子随母改嫁去了外地。
枣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工作人员吕文帅介绍,枣庄市山亭区烈士陵园所在的梅花山地势险要,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在这里战斗。目前,陵园共安葬有名烈士472人、无名烈士421人。田保和烈士的衣冠冢,就在这片浸润英烈鲜血的土地上。在墓碑前,寻亲队给田保和烈士鞠躬、献花。
枣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纪念科科长邢德表示,将进一步搜寻档案、寻访调查,以期早日找到田保和烈士亲属。
寻找“刘员和”:人工比对一周找到他
7月18日,记者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多方走访确认,长眠于泰州凤栖园的抗美援朝烈士“刘员和”本名为“刘元和”,家乡在安徽省郎溪县。
刘元和烈士1918年出生,牺牲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七十二师二一五团六连副连长,战场受伤后被送往江苏省第八康复医院治疗,不幸于1953年3月医治无效牺牲。
确定“刘员和”的“员”实为“元”、找到刘元和家乡,短短两句话,缺了泰州和郎溪任何一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不懈坚持和努力,都可能“相逢不相识”,难获确认。
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龚道平介绍,近5年,郎溪县不断完善烈士信息,烈士英名录由原来的295位增加至目前的401位,其中烈士刘元和的信息来自1988年的郎溪县地方志,于去年刚刚录入当地英名录,否则江苏此次来寻亲将扑空。当时,在当地档案馆,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陵园管理中心主任钟梦雨挨个对照,耗时一周,终于在县志里找到刘元和烈士信息。
在郎溪县英名录和档案馆这两份烈士名录之外,还有2块纪念碑上记录着关于烈士刘元和的名录,分别是位于泰州市的70位志愿军战士合葬墓墓志铭和位于郎溪县烈士陵园的英名墙。然而,在这两块碑文上,烈士刘元和的名字却不一样,一字之差差点令寻亲队错失线索,好在寻亲队没有放弃,不断在中华英烈网上检索同音字,最终找到烈士刘元和的本名。
郎溪县建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孙磊告诉记者,烈士刘元和家乡南丰乡就是现在的建平镇南丰村,比照镇上和村里的烈士英名录后,他们将继续到各村上门走访,寻访亲属。
为英烈寻亲,需要英烈户籍地、牺牲地的共同发力。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刘义江感谢江苏为郎溪烈士寻亲作出的努力。他介绍说,今年宣城市为在宣城牺牲的9位外地籍烈士寻亲,也向全国发出求助信息。
寻找“高文忠”:他的家乡是一片红色热土
在泰州凤栖园70位英烈合葬墓墓碑上,刻着“高文忠”的名字。循着名字,可以在中华英烈网查找出8名“高文忠”。以抗美援朝战争时间段来筛选,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处副处长张华锁定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的“高文忠”。
7月18日,寻亲队来到秦皇岛市,经过比对当地纸质烈士信息,确定长眠于泰州的烈士高文忠家乡正是秦皇岛市昌黎县——这是一片红色热土。
当地档案记载,昌黎县有123名像高文忠一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51年,昌黎更是举全县之力购买一架飞机,捐献给志愿军部队。
秦皇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工作人员介绍,秦皇岛市拥军爱军氛围浓厚,从1950年底至1953年初,该市有3000多名青年报名参加志愿军,411名学生和工人参加军干校,走向抗美援朝第一线。同时,秦皇岛人民踊跃支援前线。1950年底,山海关桥梁厂为朝鲜制造军用便桥拆装梁20孔。1951年12月,山海关有170多名人员分赴朝鲜进行慰问和援助,他们的职业有修车技术员、厨师、医疗人员……1951年年初,山海关火车站建立军供站,保障途经本地奔赴前线部队的军需供应。仅1951年的1月至10月,秦皇岛市就向前线供应5000余万斤细粮、1.5万斤马草、2万斤木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