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日报
2023-08-04 06:46:01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夏莲
盛夏时节,行走在秦东大地,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绿油油的玉米苗随风摇曳,各色瓜果在绿叶中探出脑袋,牛羊悠闲地吃着牧草,鱼虾三五成群在水中游弋,农民的欢声笑语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释放,一个个生动场景汇成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
今年上半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三农”优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市建设,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交出了一份农业增效、农村和美、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答卷。
稳定粮食生产 端牢中国饭碗
仓廪实,天下安。我市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多措并举推进粮食生产任务落实落地。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收获小麦446.5万亩,油菜20.62万亩,夏播粮食282.45万亩,其中玉米275.88万亩,大豆6.57万亩。
——盘稳“压舱石”,守好“粮袋子”。
6月8日上午,一台大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在大荔县赵渡镇雨林村的麦田里加紧作业,吸引了周围不少农户。这台收割机是大荔县协调的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高效联合收割机,效率是普通国产收割机的3-4倍。6月初,我市经历连续阴雨天气,对夏粮收获造成不利影响。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我市各地抢抓天气晴好时机,组织各类农机具联合作业,昼夜不停抢收小麦。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抢抓农时,夯实责任,确保夏粮丰收到手、秋粮应播尽播。持续开展“三贴近”技术服务大比武活动,安排农技人员包镇进村,推进各项技术和政策落实到户。紧盯省上下达的771万亩粮食面积任务,分解落实到县,推动撂荒地、废旧果园复种复垦,千方百计扩大夏粮播种面积,同时,针对夏季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推进联防联控、统防统治,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过去浇地需要十几天,现在六七天就可以了,也不需要那么多人,成本降低了不止一半。”大荔县许庄镇西大壕村种植大户王康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村里的土地成了香饽饽。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水”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先后印发了《关于报送2023年农田建设任务需求的通知》《关于下达2023年农田建设任务计划的通知》等文件,召开了全市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会,对全市10个县(市、区)3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端稳端牢“手中饭碗”提供有力支撑。截至6月底,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5.5万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63.8%。
壮大农业产业 鼓起农民钱包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我市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了一方经济,也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延长产业链,拓展增值空间。
奶山羊核桃酥、奶山羊牙膏、奶山羊面膜……在陕西圣唐乳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内,琳琅满目的羊奶衍生品把货架摆得满满当当。世界羊奶看中国,中国羊奶看陕西,陕西羊奶看富平。富平县已初步形成集良种繁育、规模养殖、智能加工、现代流通、文旅融合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粮食、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特色渔业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工作,落实工作措施、全面推动发展。同时,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发展壮大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辐射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产业链产值近1000亿元。
——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4月17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第一至七批高级职业农民资格复审结果的通报》,蒲城农民张春虎和全市676名高级职业农民一起通过复审。目前,他创建的春雨甜桃产业园拥有职工300余名,在蒲城县建立甜桃生产基地2个、温室大棚80亩、露天150余亩,带动帮助当地200余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高素质农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引领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以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重点,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制定印发《渭南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要点》,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上半年举办培训班7个班次,共计培训高素质农民近600人。同时,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增10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目前,各类主体带动农户39.76万户,从业人数120万人。
保障“菜篮子”守住餐桌安全
菜、蛋、肉等“菜篮子”产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抓好蔬菜、果业、畜牧业生产,加强市场监管,在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的同时,确保群众餐桌上的安全。
——抓好生产,保障供应。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在大荔县安仁镇伏坡村冬枣低效园改造示范园里,一排排标准化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一颗颗饱满的冬枣挂满枝头,从5月份开始,这里的冬枣就陆续成熟,销往全国各地;在蒲城县桥陵镇后泉村的浩湖家庭农场,村民正忙着将豆角、辣椒和甜瓜采摘、装车……时下,各色瓜果迎来丰收季,村民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乡村田野间和蔬菜大棚里。
我市是全省重要的“菜篮子”“肉案子”。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蔬菜面积71.5万亩、产量112.5万吨。西甜瓜34.7万亩、产量35.2万吨。全市果品高接换优面积3.8万亩,完成清园310万亩。全市存栏生猪198万头、牛20.1万头、羊146万只、家禽1730万只;出栏生猪120万头、牛3.5万头、羊29万只、家禽71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4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3.1万吨。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极大丰富了群众的餐桌。
——加强执法检查,确保农产品安全。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我市强化责任落实,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抓基础、强监管、控源头,多措并举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今年以来,我市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等,加大对问题突出区域、市场和经营门店的督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销售假劣农兽药等违法行为。共检查生产经营主体3578家次,出动执法人员4372人次,立案查处85件,挽回经济损失17.11万元。同时,组织开展市本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215批次,完成省级任务1055批次,配合完成部级抽检任务218批次,全力保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
广袤田间播种新希望,美丽乡村孕育新动能。当前,渭南正凝聚力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妙笔丹青书写着气势磅礴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关键词: